Perp币(Perpetual Protocol代币)的起源与中国台湾地区密切相关,其创始团队及项目开发均扎根于该地区。该项目由冯彦文(Alex Liang)与李少康(Keon Lee)于2018年共同创立,最初命名为Strike,后于2020年12月正式以Perpetual Protocol之名推出主网。尽管团队背景具有明确的地域属性,但作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Perp币的运营和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球市场,并不受单一国家或地区的直接管辖。
从技术架构来看,Perp币依托虚拟自动化做市商(vAMM)机制,支持用户无需对手方即可进行高杠杆的永续合约交易。这一设计显著降低了交易摩擦成本,同时兼容多链生态(如以太坊、币安智能链等),进一步强化了其全球化特征。尽管项目起源于台湾地区,但其底层逻辑完全遵循区块链去中心化原则,代币经济模型(总量1.5亿枚)和治理模式(DAO投票)均面向全球社区开放,因此国籍概念在加密货币领域更多指向团队所在地而非项目归属。
关于Perp币是否属于国产币的争议,需结合不同视角理解。若以台湾本地视角而言,可视为本土团队主导的国产项目;但从中国大陆角度,则明确不属于国产范畴。这种差异源于两岸政治经济背景的特殊性,但Perpetual Protocol官方始终强调其去中心化属性,避免将项目与特定地域绑定。投资者加密货币的无国界特性使其更注重技术应用而非地理标签。
Perp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协议治理和激励机制上。持有者可通过质押代币参与投票决策(如上架新资产、调整手续费),并分享交易费用分红。这种设计将代币功能与协议发展深度绑定,使其成为DeFi衍生品赛道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项目虽由台湾团队发起,但主要用户和流动性提供者分布在全球,尤其在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活跃度较高,进一步凸显了去中心化金融的跨地域协作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