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稳定币并非法定数字货币,而是锚定外币(主要是美元)的链上凭证,其本质是特定机构在严格监管框架下发行的储备资产代币化工具。当前中国大陆境内并未开放任何形式的私人稳定币发行与交易,相关业务处于明确监管红线之外。市场所称的中国稳定币主要指向香港地区试点的合规稳定币项目,其运作需遵循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的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以全额美元储备为锚定基础,确保币值稳定性与兑付能力。

这类稳定币兼具多重特征:它具备类似现金的高流动性,可即时用于链上交易结算;同时依托底层储备资产的利息收益,赋予其一定的生息属性。根据经典货币分层理论,其角色介于M0(现金)与M2(储蓄存款)之间——虽具有现金的流通灵活性,但因依赖商业机构信用背书且存在赎回机制门槛,不完全等同于央行直接发行的M0;而其储备资产产生的收益又使其部分贴近M2功能。港元稳定币本质上仍是美元储备的代币化映射,并未创造新的独立货币体系。
香港的稳定币试点具有明确的场景限制与监管要求。发行机构需持有等值美元储备并接受定期审计,确保用户可1:1兑付法币。这种模式将传统货币市场基金(如短期美债)的代币化,使持有者间接获得美元资产敞口,同时通过区块链实现跨境流转效率的提升。其货币乘数被严格限制,流通规模完全取决于储备金规模,无法像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派生货币。

市场上存在大量打着中国稳定币旗号的非合规产品。这些平台往往虚构监管背书,通过高收益承诺诱导用户转入资金,实则涉嫌庞氏骗局或非法集资。受害者常遭遇提现障碍、平台跑路等风险,最终导致财产损失。任何未经官方许可的稳定币服务均存在重大法律与资金安全隐患,用户应通过权威渠道验证资质。

未来中国稳定币的发展路径将深度绑定监管政策。香港的沙盒试验为探索合规模式提供了重要窗口,其核心在于平衡技术创新与金融稳定。可能的演进方向包括:完善储备资产透明度披露标准、建立实时赎回保障机制、明确跨境流动监管规则等。而中国大陆是否会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补充性稳定币方案,仍需等待顶层设计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