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目前没有发行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币,唯一官方数字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而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则在特定监管框架下允许企业发行锚定港元、美元或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

在中国内地,稳定币的发行被严格禁止,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币为唯一法定货币,私人机构发行与法币挂钩的代币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扰乱金融秩序;唯一获准存数字形式是数字人民币(e-CNY),它由央行直接发行和控制,具备法偿性,虽然并非稳定币,但构建安全可控的数字支付生态,挤压私人稳定币的生存空间。这种政策体现了国家对金融安全和主权的优先考量,通过数字人民币试点在零售和跨境场景的应用,逐步替代不稳定加密货币的需求,确保经济体系免受外部波动冲击。

与之相对,香港的监管环境更为开放,已通过稳定币条例设立了牌照制度,允许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严格合规的前提下发行稳定币,这些稳定币需锚定法定货币如港元或美元,并确保100%储备资产支持以维持价值稳定;香港金管局还通过沙盒机制推动企业在可控环境中测试应用,例如在跨境支付和资金管理领域,这标志着中国在平衡创新与风险方面的策略性探索。作为亚太地区的监管典范,香港的框架要求发行方透明化储备资产和赎回机制,避免信任危机,尽管当前仍处于试点阶段,但为未来潜多币种稳定币发行奠定了基础。
香港的稳定币发展主要由企业主导申请牌照,其中一些科技和金融机构正积极布局,计划推出功能统一的稳定币产品,聚焦于提升跨境交易效率和DeFi生态适用性;具体发行实体和名称尚未广泛公开,以避免市场炒作风险,同时确保符合香港金管局的储备要求和审计标准。这一进程强调了监管的谨慎性,参与者必须关注合规细节,如资产透明度和用户保障,才能在香港市场合法运营,而内地企业则仅能提供技术支持,无法直接参与发行。

中国可能通过数字人民币与香港稳定币的协同,探索跨境结算的合规路径,例如利用数字货币桥技术连接境内境外支付网络;长远来看,这种双轨制策略——内地严控以维护金融主权,香港试点以吸纳全球创新——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并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中争取主动权,同时防范私人稳定币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资本管制失效。投资者境外稳定币在中国境内使用属违法,香港的稳定币虽受监管但仍有市场波动潜在挑战。
